首页 > 禁止散播不当言论 > 禁止散播不当言论的规定
禁止散播不当言论的规定 禁止散播不当言论 置顶 收藏
分享
INFO_1177 更新于2025年10月05日 16:06:05 浏览:7 南城县
有效期:29341天 |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 聚店网 上看到的,谢谢!
und*****ed 登录查看完整电话
公告声明: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交流和平台的运行维护,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。如遇虚假诈骗信息,请 立即举报
信息详情
关于禁止散播不当言论的规定,主要涉及到多个法律法规的约束。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:

一、不当言论的法律定义与范围
不当言论通常指的是具有侮辱、诽谤、造谣、煽动仇恨等性质的内容,这些内容可能针对个人、群体或社会现象,造成不良影响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十二条网络安全法》第十二条网络安全法》第十二条,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,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、荣誉和利益,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,煽动分裂国家、破坏国家统一,宣扬恐怖主义、极端主义,以及传播暴力、淫秽色情信息,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活动。

二、散播不当言论的法律责任
民事责任:如果散播的不当言论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法人的商誉,依据相关法律规定,侵权人需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。
行政责任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四条,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。此外,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,也将面临同样的处罚。
刑事责任:如果散播的不当言论构成犯罪,如侮辱罪、诽谤罪等,将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等相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。情节严重的,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。

三、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
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,承担着监管责任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网络平台应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,对发布的言论进行把关,及时删除不当言论。同时,平台还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,对涉嫌违法违规的发布者进行处理。

‌四、违背四项基本原则‌:公开发表反对或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,如否定党的基本路线、改革开放政策等。 ‌

‌五、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‌: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公开质疑或歪曲解读,破坏政策连贯性。 ‌

‌六、丑化党和国家形象‌:散播谣言、诋毁英雄模范或歪曲党史国史。 ‌

七、侮辱性言论‌人身攻击‌:公然侮辱他人,包括使用侮辱性语言、编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。 ‌

‌八、侵犯隐私‌:非法获取并传播他人隐私信息,如偷窥、偷拍、散布他人隐私。 ‌

九、歧视性言论地域或种族歧视‌:使用“地域黑”等表述,或展示带有歧视性标志的手势。 ‌

‌十、性别/残疾歧视‌:公开贬低特定性别或残障人士,损害其尊严。 ‌

十一、公共秩序破坏煽动性言论‌:传播恐怖主义、极端主义内容,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。 ‌

‌十二、威胁安全‌:发布虚假信息引发恐慌(如谣言),或威胁他人人身安全。 ‌

‌十三、传播不良价值观‌:宣扬暴力、奢靡生活或色情内容,违背社会公序良俗。 ‌

‌十四、侵犯名誉权‌:通过P图、辱骂等方式损害他人社会评价,构成民事侵权。 ‌


以上内容综合了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、《民法典》及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法律法规,覆盖网络与现实场景的常见禁止行为。
Image Preview
快捷导航
发布规则信息:
客服微信
客服QQ